-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全省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居全國省際第一,國家知識產權保護規范化市場、優勢企業、試點示范園區、質押融資項目數等多項工作居全國第一……4月26日,在第20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來臨之際,江蘇省知識產權和商標戰略實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發布《2019年江蘇省知識產權發展與保護狀況白皮書(中英文版)》。
2019年,江蘇認真貫徹《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江蘇省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全面推進機構改革,聚焦支撐創新發展,聚力優化營商環境,扎實推進引領型知識產權強省建設,在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進展。
創造:穩增長中調優結構
2019年,江蘇全省商標申請量495166件,注冊量407715件,有效商標注冊量1582236件,馬德里國際注冊商標申請量838件,均穩步增長。
專利申請量594249件,專利授權量314395件;PCT專利申請量6635件,同比增長20.64%;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0.16件,同比增加3.71件。企業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占總量的比重分別達79.34%和79.35%,比2018年年底提高了6.44個百分點和2.27個百分點,結構進一步優化。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發明專利擁有量242803件,其中72.35%為企業擁有。江蘇還累計建成48家省級和141家市縣級高價值專利培育示范中心,基本形成覆蓋全省的高價值專利培育體系。其中,已建成的省級高價值專利培育示范中心總計產出PCT專利600余件,參與或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近200個,專利產品銷售收入達820多億元。
此外,2019年,全省新增地理標志商標26件,新增農產品地理標志18個;全省作品登記246607件,新增登記人12470位,同比增加35.19%,登記作品質量和登記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完成著作權合同登記1116件。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省農業植物品種權累計申請量1694件,授權量909件。
運用:多元發展領跑全國
江蘇的知識產權交易量持續攀升。2019年,全省完成知識產權技術合同49622項,成交額達1675.59億元,同比增長45.37%;完成專利轉讓30062件,居全國第三位,其中高校院所專利轉讓2673件,居全國第一位。
值得一提的是,江蘇創新推動知識產權大數據在金融領域運用,全省56家銀行、12家融資擔保機構、27家金融投資機構開展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在全國率先推出“互聯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全省通過專利權、商標權質押融資88.6億元,融資企業數量全國第一。全國首單商標被侵權保險也在江蘇落地。
江蘇還充分發揮專利分析導航作用,聚焦13個先進制造業集群開展專利態勢分析,圍繞芯片設計等6個關鍵核心技術開展專利預警分析,為政府相關部門提供了重要決策參考。同時,制定2019年江蘇省知識產權區域布局項目實施方案,依托國家專利導航試點工程(江蘇)研究基地及江蘇科技大學組織實施2019年省知識產權區域布局項目,選擇2個園區和2個重點產業開展知識產權區域布局分析與研究。
保護:加強懲罰性賠償震懾
目前,《江蘇省知識產權促進條例》完成調研論證、初稿起草,并列入省人大2020年立法調研項目。我省《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實施意見》也已起草并報送省委省政府審議。
江蘇建立了省、市、縣三級專利、商標、地理標志行政執法體系,對行政執法予以規范。省知識產權局組織開展“雙打”“鐵拳”、地理標志保護等專項行動,2019年,全省共查處商標違法案件2558件,罰沒款4807.97萬元;查處假冒專利案件4352件,處理專利侵權糾紛3511件,繼續保持全國前列,3件案例入選全國專利商標十大典型案例。南京海關共查獲侵權嫌疑案件232起,查獲侵權嫌疑貨物7641批次,涉案貨物數量2026.33萬件,價值1010.38萬元。省版權局共立侵權盜版案件303起,其中行政處罰141起,罰沒額合計230萬余元,刑事案件47起,調解案件115起。全省公安機關共立案查處侵權假冒案件2867起,破案1877起,抓獲犯罪嫌疑人6210人,搗毀侵權假冒窩點772處,涉案金額25.8億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