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一、項目概況
國家推行的燃煤煙氣最終排放要求為50355(NOx為50mg/Nm3,SOx為50mg/Nm3,粉塵為5mg/Nm3),排放標準之高,要求當前煙氣治理技術及裝備可靠、低耗、穩定達標排放。燃煤電站等工業鍋爐排放的燃煤煙氣(污染物)主流處理工藝為:鍋爐—煙氣脫硝—電除塵器(電袋復合除塵器)—濕法煙氣脫硫—煙囪,現有技術路線有效地去除了煙氣中的NOX、SO2及大部分的飛灰顆粒,但從現有工藝對PM2.5的脫除效果來看,還有諸多問題。宿遷龍凈與宿遷學院機電學院針對省科技成果轉化的目標產品(濕式電除塵器、MGGH、超聲波)進行共同研究,形成了專利成果,特別對與機械產品設計、裝配及電氣集成自動化的等方面,共同推動了成果轉化的進程。在轉化過程中,對于目標產品之外的,濕式電除塵器前端的脫硫和電袋復合除塵器提出改進建議,形成專利成果,將污染物SO2、粉塵、SO3、汞等污染物在前端進行處理,并隨粉煤灰落料,收集進行統一固廢利用,達到國家規定的超凈排放,起到節能、環保綜合利用的目的,是對科技成果轉化及國家863課題的補充和完善,最終形成了集成式、耦合式的環保機電裝備,獲得2項發明和 5項實用新型。
二、科技創新
1.《直通式電袋復合除塵器》主要是超凈排放技術中的產物,當前的粉塵濃度的排放標準為5mg/Nm3,前段第一級除塵器必須達到超凈排放。除塵器設有殼體、進口喇叭、第一級電除塵裝置、 第二級電除塵裝置、濾袋過濾裝置、脈沖噴吹裝置、凈氣室、出口喇叭、供電保溫箱和灰斗;減少煙氣直進直出的進風排風氣流方式,使煙氣流速穩定、順暢、平緩,煙氣流速控制在1~2m/s之間;除塵器頂部無匯風煙箱,也無旁路煙箱,煙氣直接從凈氣室尾部進入出口煙箱,各凈氣室的流量較均勻。本技術的主要創新點是取消旁路閥,增加設備的氣密性,并通過CFD模擬,對煙道進行優化,形成氣流均勻、阻力小、摩擦損耗小、壽命長,可大大降低能耗,并保證產品的最終達標排放。
2.《用于大氣凈化的氣流循環型脫硫裝置》主要技術創新點:采用原煙輸入管將原煙從下向上輸送,采用堿液噴灑頭將堿液從上向下噴灑,使得原煙和堿液逆向輸送,最大程度地增加原煙與堿液的接觸時間和接觸面積,提高脫硫的效率;采用循環管將原煙再次循環輸送進行多次反復反應,極大降低含硫率;采用波浪形或鋸齒形的若干脫硫板依次水平設置在反應釜的內部,脫硫板可吸收堿液,對經過的原煙進行過濾反應,大大提高了脫硫的效果和徹底性。本技術的主要創新點是優化了原煙氣和漿液的接觸面積和時間,充分提高脫硫效率,大大降低能耗和用戶投資成本;
3.《濕式電除塵器》主要技術創新點為:在進口增設均流裝置讓煙氣均勻在濕式電除塵器的電場中流動,提高收塵效率;優化均流裝置,可以收集煙氣中的部分粉塵,絕大部分的粉塵等在電場中電離荷電收集,部分未被電場捕集而流向后級除霧裝置的荷電粉塵等被接地的除霧器靜電捕集;在出口處設置多層針對不同液滴顆粒粒徑的除霧器,可以分別對不同顆粒直徑霧滴進行分層捕集,實現超凈排放。本技術主要通過CFD計算機流場模擬與實物實驗裝置相結合,攻克進口均流裝置的設計難題;通過實物實驗確定噴淋系統的噴頭的分布以及高度問題;通過不同除霧器的選配完成對不同液滴粒徑的模擬收集過程。
三、應用效益
當前全國累計建成運行的鍋爐有55萬臺,其中82%為燃煤鍋爐;燃煤電站脫硫設施超過6億千瓦,火電脫硫機組裝機容量比例達到87.6%。因此,當前的PM2.5超低排放高效集成耦合裝置技術和裝備將有較大市場。
由直通式電袋復合除塵器(超凈)、濕式電除塵器和一種用于大氣凈化的氣流循環型脫硫裝置系統組成的燃煤煙氣治理高效集成耦合裝備能突出解決現有的濕式電除塵技術的難題,實現PM2.5細微顆粒的超凈排放。
2016年度,新增銷售收入為8000萬元,利潤率為8%,新增利潤為640萬元,銷項稅稅率按照17%考慮,銷項稅額為920萬元,其中有6000萬為進項稅額,進項稅為690萬元,新增稅收為290萬元。
完成單位:宿遷龍凈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宿遷學院
完 成 人:吳培亭、臧 勇、唐友亮、楊梓平、鄭奎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