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關于推選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各設區市科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科技局(委)、國資委,各省級學會,有關高校科協:
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關于評選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的通知》(人社部函〔2020〕27號)精神,為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進程中創新爭先,宣傳表彰積極投身創新爭先行動,在基礎研究和前沿探索、重大裝備和工程攻關、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社會服務方面成績突出、貢獻卓著、在國內外產生重大影響的優秀科技工作者,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共同開展評選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工作。現將我省有關推選工作明確如下:
一、推選條件
(一)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思想政治堅定,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熱愛祖國,作風廉潔,遵紀守法,具有良好學風,恪守科學道德。
(二)科技工作者或團隊應于三年內在以下任一方面取得突出成績:
1. 疫情防控。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投身防控一線或在科研、物資生產方面作出突出貢獻、具有典型學習宣傳事跡的科技工作者優秀代表。
2. 脫貧攻堅。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深入基層一線、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扶貧作出重大貢獻、具有典型先進事跡的科技工作者優秀代表。
3. 基礎研究和前沿探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取得重大原創性科學發現,提出或解決重大科學問題,開辟新方向,探索無人區,實現前沿領域領跑或突破。
4. 重大裝備和工程攻關。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引領完成重大工程和裝備研發,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為應對經濟社會發展瓶頸制約、國家安全挑戰等取得新成果和作出新貢獻;長期服務在生產服務一線崗位,具有高超技藝技能的學習型、創新型的人才。
5. 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面向經濟主戰場,推動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為產品或服務,開發、應用、推廣科技成果,形成新技術、新產業、新標準和規模化應用示范等,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基于科技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而進行成功的創業活動,具有顯著的開拓性和原創性。
6. 社會服務。開展科學普及活動,面向社會公眾提供高質量的科技類社會化公共服務產品,產生顯著社會效益;圍繞經濟社會建設、科學技術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開展決策咨詢,政策建議對促進發展和有關問題的解決產生顯著成效或得到有關部門重視和批示;促進開放合作,在推動國際民間科技交流與合作中作出突出貢獻;開展科技志愿服務活動,特色鮮明、群眾受益、社會認可,有典型學習宣傳事跡。
上述工作應當主要在國內完成。
(三)獲獎科技工作者應為中國籍,表彰的先進個人一般為在職;團隊成員70%以上應為中國籍,其中團隊負責人必須為中國籍。
(四)已獲得往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個人獎(獎狀或獎章)的個人不納入本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個人獎的候選人范圍。
二、推薦渠道及名額
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名額:先進個人300名,先進集體10個。分配給我省推薦名額:個人獎候選人10名,獎牌候選團隊2個。
各設區市科協在征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科技局(委)、國資委意見后,可推薦本地區個人獎候選人2名、獎牌候選團隊1個。
各省級學會可推薦個人獎候選人1名、獎牌候選團隊1個。
有關高校科協可推薦本校個人獎候選人1名、獎牌候選團隊1個。
省人社廳、科技廳、國資委可直接提名個人獎候選人和獎牌候選團隊。
三、推薦工作要求
(一)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把科研生產一線真正愛國奉獻、政治表現好、成就突出、貢獻卓著、在國內外產生重大影響的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和團隊推薦出來,寧缺毋濫。
(二)各推薦渠道應充分發揮優勢,擴大人才發現和舉薦視野,著重舉薦在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中作出突出貢獻、具有典型學習宣傳事跡的優秀科技工作者代表;著重舉薦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基層一線的科技工作者優秀代表;著重發現優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非公有制企業科技工作者。
(三)推薦材料要真實、準確、規范,成績和貢獻要重點突出、言簡意賅,避免面面俱到、空話套話。公示期內,如有書面、實名投訴,應及時處理,并明確提出是否繼續推薦的意見。
(四)堅持面向基層和工作一線,不推薦副司局級或者相當于副司局級(含)以上的單位和個人,不推薦縣級以上黨委、政府。在事業單位擔任領導職務、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長年堅持在教學、科研一線并作出特殊貢獻的專家和學術帶頭人,可以按科研人員推薦。
(五)全國創新爭先獎的獎章(獎狀、獎牌)所有擬獲獎人選和團隊確定后,擬獲獎人選須按干部管理權限征求干部管理、紀檢監察部門意見、統一征求省級公安部門意見;擬獲獎人選或團隊負責人為企業負責人的,還需按照《企業負責人征求意見表》征求有關部門意見;相關征求意見工作由推薦渠道或有關單位統一組織,不得由擬獲獎對象個人或團隊自行辦理。
(六)推薦材料涉及國家秘密的,應經過保密審查,并嚴格按有關保密規定辦理。基礎研究和前沿探索、重大裝備和工程攻關兩個領域的候選人和候選團隊可提交涉密(不超過機密級)材料;涉密推薦材料以符合保密管理要求的方式單獨報送。其他領域(疫情防控、脫貧攻堅、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社會服務)的候選人和候選團隊提交的材料不得涉密。
四、推薦材料報送要求
(一)電子材料報送要求
請于2020年4月20日上午12:00前,將《全國創新爭先獎候選人匯總表》《全國創新爭先獎候選團隊匯總表》《全國創新爭先獎推薦書》,有關支撐材料和推薦情況報告電子版,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二)書面材料報送要求
1. 推薦工作報告。內容包括:推薦工作組織情況、推薦過程、推薦意見等。
推薦工作報告須加蓋推薦渠道公章,其中:地方推薦的,加蓋設區市科協公章;學術團體推薦的,加蓋學術團體公章。
2. 推薦對象材料。內容包括:
(1)《全國創新爭先獎推薦書》紙制版一式8份,其中原件5份,復印件3份;
(2)附件材料1套并裝訂成冊,其中候選人根據《全國創新爭先獎推薦書》“重要成果列表”欄提交相應證明材料,候選團隊提交“主要成績和貢獻”欄涉及內容相關證明材料;
(3)《全國創新爭先獎獲獎人選征求意見表》一式4份(可在省科協評審通過后補報);
(4)《企業負責人征求意見表》一式4份(可在省科協評審通過后補報);
(5)推薦對象所在單位公示材料1份(可先報其他材料,待公示結束后補報);
(6)非涉密推薦提供推薦材料非涉密證明(保密審查部門或所在單位簽章)1份;涉密推薦須注明密級并提供推薦材料保密審查證明1份。
書面材料請于4月20日下午18:00前報送省科協組織人事部。
郵寄地址:南京市鼓樓區北京西路30號同心大廈2314室
聯系人:宋紅群、王凱
聯系電話:025-83736261
郵編:210024
人社部函〔2020〕27號及申報格表下載地址:http://www.cast.org.cn/art/2020/4/13/art_460_118655.html
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 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江蘇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國資委
2020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