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推廣應用,礦用機器人對煤礦安全生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我們將鼓勵礦井較為復雜的企業提升智能化裝備水平,爭取早日把工人從危險的井下環境中替換下來。”在今天舉行的國家煤礦機器人協同創新中心成立大會暨2019國際智慧礦山創新論壇上,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煤礦機器人協同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由遼寧工程技術大學聯合10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煤炭和煤機企業組建。創新中心將共同推進我國煤礦機器人研發應用與煤炭開發的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煤礦機器人技術能力,引領煤礦裝備智能化與機器人技術發展,支撐起我國煤礦機器人產業集群發展,探索出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新模式和新思路。
近年來,遼寧大力發展智能制造裝備,在煤礦開采、清潔利用、煤礦安全等方面擁有高水平的機器人研發實力。遼寧省科技廳副廳長杜秉海表示,煤炭機器人創新中心的成立,有利于優化整合該領域相關的科研工作和裝備制造的優勢力量,對推動煤炭產業技術創新,提升煤碳生產技術能力,促進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表示,省科技廳將積極支持煤炭創心中心的建設和發展,服務和鼓勵智慧礦山的技術和產品創新。
遼寧工大有著70余年的建校歷史,是東北地區唯一一所煤炭高等院校,為我國煤礦生產做出特殊貢獻。遼寧工大校長梁冰表示,以煤礦機器人協同創新中心成立為契機,學校將組織各成員單位聯合攻關,突破煤礦智能化關鍵核心技術,將中心打造成一個集科學研究、產品開發、技術服務、高端人才培養為一體的產學研用的世界一流協同創新中心,產出一批高水平、原創性的科學研究成果,成為我國煤礦機器人頂尖人才的培養基地。
國家煤礦安監局、遼寧省煤礦安監局、阜新市政府、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等領導共同為煤礦機器人協同創新中心揭牌。會議期間,將舉行26場特邀和專題報告,就煤礦機器人研發、智慧礦山總體規劃、智能開采技術與裝備、礦山物聯網和云計算、智慧礦山建設等議題展開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