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注重人機結合,實行柔性生產
日本制造企業在推進智能工廠建設時,多采用人機結合的模式,注重經濟效益和投入產出比。針對大批量生產的產品,會采用自動化產線。但針對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的產品,會充分考慮產線、設備和工藝的柔性化需求,從而滿足產品的裝配需求、混線生產的排產需求,適應不同工藝流程及工藝參數的變化等。在提升工廠智能化水平的同時,日本企業并不盲目地追求“機器換人”,而是充分發揮人的作用,通過人機協作、人機共融的方式來讓員工能夠從繁重的勞作中解脫出來,愉快的開展各項工作。
例如,雅馬哈公司的船外機就是典型的多品種、小批量產品,且產品結構復雜,裝配過程難度極大。為此,工廠的組裝線采用了零件自動配給系統,通過導軌將發動機整機裝配零部件通過導軌隨著每個加工環節有序供給,生產線還配備了數字揀貨系統,既保證了加工效率,也防止了零件的漏裝、錯裝,這套系統也幫助組裝線針對不同型號產品的換線節拍縮短至2-3分鐘。
作為日本著名的紫外油墨和涂料制造商,T&KTOKA的標準產品大約有10萬種,特別訂購產品大約有5萬種。面對如此巨大的產品種類,T&KTOKA通過引入Asprova高級生產排程軟件實現了高效排產,從容應對插單頻發、生產計劃臨時變等問題。
在三菱電機株式會社福山制作所,其W75、W90和W105系列斷路器根據不同的產品批次分為人工組裝和全自動組裝兩種模式,整個裝配過程廣泛應用了六軸和SCARA機器人、機器視覺等技術。另外,在很多人工組裝工位都架設了各種助力設備,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使工人能夠更輕松、安全地完成產品裝配。
保持匠人匠心,將細節發揮到極致
日本自從1889年就已經開始生產制造機床,如今的日本依然屬于世界一流的機床工業強國,在全球高端機床市場領域,日本和德國幾乎處于壟斷地位。
牧野機床厚木工廠,其主軸裝配是那些經過專業認證的操作工人來精確調整關鍵零部件的同心度,并進行動平衡檢測以確保關鍵零件精度。而對于導軌面,牧野機床既通過自動化設備來完成刮研工藝過程,同時還保留了由高級工匠進行手工刮研的工藝,確保機床的精度要求達到亞微米級別。正是這種對品質精益求精的態度,使牧野機床的產品成為模具行業的標配。
例如牧野機床采用了多種自動化技術如柔性制造系統FMS、工業機器人、AGV等,但并沒有丟掉工匠精神,仍然保持初心,在軌道研磨工序,仍通過工人手工達到更高的精度。其次,在服務客戶的時候企業要進行換位思考,替客戶著想。例如牧野機床在產品設計時就充分考慮客戶的需求。最后,對于員工企業需要通過文化傳承、培訓學習等方式打造和諧的企業生態關系,讓員工適應數字化浪潮下新的工作環境,提升員工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保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堅持創新驅動。強調新技術落地
創新是企業發展最原始,也是最大的推動力。例如以“制造世界上沒有的東西”為愿景的沙迪克,不僅在創立之初便研發了世界首臺NC放電加工機,近年來更研發出兼顧高精度和高速加工的納米加工機、電子束PIKA面加工裝置EBM等(可以在瞬間實現金屬表面的拋光)。在增材制造領域,沙迪克推出的OPM系列3D金屬打印機可以實現復合加工,進行增材制造和銑削,大大提高了成型精度。
作為全球第二大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小松集團提出了SmartConstruction,即智能施工解決方案。通過使用無人機對工地進行勘測,將數據傳送至云端,生成三維的地理信息模型。通過與工程的地基模型進行比對,小松可以自動計算出需要挖掘的土方量以及所需要的工程機械,并生成項目計劃,提升了整個施工過程的效率。
牧野機床厚木工廠,自主研發的搭載了協作機械手的AGViAssist。采用了傳感器技術、機器視覺技術、機器學習技術、測量技術以及激光導航技術,定位精度達到了0.1mm。iAssist實現了刀具的自動抓取,運送刀具時會主動避讓障礙物,自主規劃行走路線。
堅持以人為本,注重人才培養
例如在雅馬哈船外機工廠,為每位工人定制了5級人才培養計劃,促進他們從單線到多線最終掌握全工序的技能成長,致力于讓每一位員工都成為多面手。此外,雅馬哈還以人為本,為每個工位制定了“心情管理”計劃,讓每位員工都能夠愉快的工作。雅馬哈提出的“感動創造企業”理念,雅馬哈觀察漁民對于船外機的使用,通過技術創新感動用戶,讓雅馬哈產品使用者對生活工作有了更美好的向往。
推進能源管理,踐行綠色環保
日本企業非常重視能源管理與綠色制造。松下神視(Sunx)竜野工廠和三菱電機福山制作所都從不同維度體現了他們的節能環保實踐。松下神視竜野工廠通過各種傳感器的應用,實現了工廠能源的可視化管控,可以對全廠能耗進行統一管理和監控,包括每一臺設備、每一個工位,每一天的能耗情況,并能通過對一段時間的能耗大數據分析,對高能耗點的設備進行診斷與排查,尋找生產環節中的節能潛力,實現產線能耗優化。
三菱電機福山制作所從1997年便開始節能實踐,在節能環保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其2015年的電量相較于1997年削減了1500kw,節約超過1億日元。同時,福山制作所還將全體員工節能改善活動獲得的技術訣竅應用到節能設備的研發上,推動其節能產品的發展。
注重文化傳承,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企業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員工的重要力量,也是每個企業長盛不衰的動力和源泉。對于企業文化的傳承,不僅能夠提升企業凝聚力和員工自豪感,更加擁有積極的社會效應。
日本川崎市東芝科學館,以東芝創始人田中久重先生制作的機器人偶和藤岡市助先生發明的白熾燈泡為起點,展示了東芝從1875年發展至今的各項技術成果,包括最早的感應電動機、X射線管、雙線圈燈泡以及日本最早的電飯煲、洗衣機、電視機等家電產品。此外,東芝最新研發了重粒子癌癥治療儀、獨立型氫能源供給系統、地鐵檢票系統等高新技術產品,以及超導技術應用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