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2020年3月5日,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信部、科技部、教育部、國家藥監局、中國工程院聯合發布 《增材制造標準領航行動計劃( ( 2020- -22022年) ) 》。
3d 打印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增材制造技術又稱為 3d 打印技術,是以數字模型為基礎,將材料逐層堆積制造出實體物品的新興制造技術,是柔性制造的代表性技術,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我國 3d 打印行業的市場規模達 23.6億美元,2013-2018年 5年的復合增速達 49.1%。預計 2023年將超過 100億美元。
行業標準不健全, 是制約 我國 增材制造產業 高質量 發展的重要因素: :整體上來看,我國增材制造行業的技術發展程度,快于標準的完善程度。與當前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迅猛態勢相比,我國増材制造仍存在標準缺失、國際標準跟蹤轉化滯后、市場主體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程度不高等問題。
到 2022年,國內標準數量達到 80-100項 項 :該計劃提出,到 2022年,立足國情、對接國際的增材制造新型標準體系基本建立。増材制造專用材料、工藝、設備、軟件、測試方法、服務等領域的“領航”標準數量達到 80-100項,推動 2-3項我國標準制定為國際標準,增材制造國際標準化轉化率達到 90%,同時注重標準對產業的引領作用、標準的國際融合、標準化與產業化的協同發展、以效益為落腳點等原則。
增材制造是柔性制造的代表性技術,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在標準制定方面的關注,對于該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看好 3d 打印行業的成長性,及標準不斷完善的情況下在更多領域的應用普及。建議關注鉑力特等上市公司。
(1)標準體系建立進度不及預期:雖國家政策強力支持,但作為一個技術快速發展的行業,標準的建立仍將面對較大困難。
(2)行業競爭格局惡化:目前在一些技術含量比較低的環節,競爭已比較激烈,處于這些環節的企業面臨著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3)進口替代不及預期:海外龍頭在技術方面仍有一定的領先優勢,有可能會出現進口替代不及預期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