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近年來不少港口都出現了不少的機械設備,這些高高大大、種類繁多的機械設備已經成了港口生產的“主力軍”,據悉,港口設備是現代化港口從事裝卸運輸生產必不可少的物資技術基礎,是港口生產質量保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港口機械行業分析
近年來不少港口都出現了不少的機械設備,這些高高大大、種類繁多的機械設備已經成了港口生產的“主力軍”,據悉,港口設備是現代化港口從事裝卸運輸生產必不可少的物資技術基礎,是港口生產質量保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港口是具有水陸聯運設備和條件,供船舶安全進出和停泊的運輸樞紐,是水陸交通的集結點和樞紐,工農業產品和外貿進出口物資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裝卸貨物、上下旅客、補充給養的場所。
港口設備有哪些
港口設備主要分為如下幾類:
裝卸類:岸吊、起重機、龍門吊、抓斗、輸送帶、傳送管、卷揚機、牽引機。
輔助設備:拖輪、快艇、疏浚船、挖泥船、交通船、引航船等
通訊類:港口控制中心、工班服務處理中心、裝卸安排中心
疫情對港口行業的影響
各郵輪公司已經相繼宣布暫停 2020 年 1 月底/2月初從中國母港出發的郵輪航次。中國郵輪市場季節性影響顯著。郵輪市場在經歷 17、18 年的快速發展后,19年投入中國市場的郵輪運營計劃調整明顯。2020 年開年不利,當前共計 8 艘郵輪(合計 25,456 床位)取消原定 1 月底 2月初中國母港出港船期,占全球郵輪運力的 4.1%。
此次疫情還可能會波及中國(及亞洲其他地區的)港口。根據克拉克森 sea/net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中中國大陸的港口被全球船隊掛靠共計約 280,000 次,占全球港口掛靠數量的 7%。其中散貨船和集裝箱船在中國水域的時間占全球活動時間的份額最高,分別達到 10%和 9%。
2020港口機械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作為聯通世界的橋梁,港口不僅是一個區域重要的基礎設施,也是城市重要的公共服務平臺,而打造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則需要更大范圍的開放合作。提升港口裝備智能化水平能顯著提高港口運營效率,近兩年,國家大力推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港口機械設備的分類有多種方式,主要的分類包括:起重機械、輸送機械、裝卸機械、輔助設備、通訊設備和其他設備(包括碼頭安全設備、邊檢設備等)。高速發展的新技術在港口的應用,支持港口企業科技創新,提高碼頭前沿裝卸設備、水平運輸車輛等關鍵設備的智能化水平,提升貨物在港口的換裝作業效率,開發應用專業化碼頭生產智能調度系統等都發揮重要作用。
航運強國引領下沿海港口朝著“勇創世界一流港口”方向繼續推動高質量發展。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經濟強國必定是海洋強國、航運強國”,對港口發展也相繼發出“一流的設施、一流的技術、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建設好、管理好、發展好”和“勇創世界一流港口”的重要指示,要求港口進一步提升服務保障能力,進一步加快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中國外貿持續高速增長的黃金時代已一去不返,港口盈利形勢尤為嚴峻。步入新時代,“價值創造以客戶需求和技術創新雙輪驅動”在高科技企業中已達成共識,而中國很多港口企業也已經認識到這一點,并積極采取行動。近年來,物聯網、云計算、智能機器人等新技術應用呈現爆發式增長,智能化、便利化和無人化也成為各大港口的發展趨勢。
中國國內經濟環境相對穩定,且受益于“一帶一路”政策,過去五年間,中國集裝箱吞吐量復合增長率約為6%,遠高于全球的3.3%。港口整合、碼頭自動化、信息化系統推廣及港口人才流動等因素使運營知識和能力的推廣變得簡單且易復制,港口運營能力日益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