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日前,著名科普雜志《科學美國人》公布了2019年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而在今年年初,《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也公布了2019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兩個榜單都是站在全球科技最前沿,對科研邁向產業的可行性分析,以及對技術商業化及影響力的研判。綜合兩份榜單來看,人工智能、新型能源、重疾治療都被共同提及。
《科學美國人》榜單包括:可生物降解塑料、智能肥料技術、新型核能、大規模儲能技術、治療癌癥和阿爾茨海默氏癥的新靶點、先進的食品跟蹤和包裝技術、社交機器人、遠程協同、以金屬為材料的微型透鏡、以DNA為載體的數據存儲技術。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榜單中則包括:靈巧機器人、核能新浪潮、早產預測、腸道顯微膠囊、定制癌癥疫苗、人造肉漢堡、捕獲二氧化碳、可穿戴心電儀、無下水道衛生間以及流利對話的AI助手。
關于機器人,兩個榜單都有所提及。《科學美國人》榜單中指出,人工智能技術使工程師能夠將心理和神經科學轉化為算法,讓機器人能夠識別聲音、手勢、眼神和情緒等以適應人們的需要,從而出現新型的社交機器人。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榜單中則指出,通過虛擬訓練等方式,讓機器人在模擬環境中獲得學習模式,成為靈活機器人,自主處理簡單的問題,從而突破目前的瓶頸。此外,捕捉單詞之間語義關系的新技術正在使機器人更好地理解人類語言,從簡單下指令轉向與它們交談,使其成為可以進行流利對話的AI助手。
核能是目前最有研究前景的新型能源。《科學美國人》榜單中指出,新型核能的研究迫在眉睫,傳統核能目前是將鈾芯堆積在鋯合金內的核燃料棒,如果鋯過熱,它會與水反應產生氫氣并爆炸,目前的核事故都是因此產生。而新型核能,即正在研制的“第四代”核反應堆將用液態鈉或熔鹽代替水來傳遞熱量,同時建設小型模塊化反應堆以提高安全性。《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榜單中也指出,顛覆了傳統設計的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小型模塊化反應堆使得核能的使用將會變得更安全,成本也更低,而核聚變反應堆的研究也在不斷推進。
癌癥至今為止一直是人類難以攻克的病魔。在《科學美國人》榜單中,一種名為“本質無序蛋白”(IDP)的特殊蛋白質正在被深入研究,將該特殊蛋白質作為治療癌癥和阿爾茨海默氏癥的新靶點,正在開拓重疾治療的新領域。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榜單中則提到,定制癌癥疫苗這種新的治療方法,可以通過識別各腫瘤的特異性突變,激發人體的天然防御能力,從而對癌細胞進行針對性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