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圖為硅谷創始人在作主題演講
9月3日,2019江蘇互聯網大會在南京開幕。會上發布的《數字江蘇建設發展報告(2018)》顯示,去年全省數字經濟規模超過3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二,占GDP比重超過40%。
坐上未來時代的“高鐵”
去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達31.3萬億元,占GDP比重超過三分之一。以制造業見長的江蘇,利用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引領作用,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數字經濟逐漸挺起江蘇經濟轉型發展的新脊梁。
走進大會“創新之光”成果展,“智慧”隨處可見。5G與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融合創新,賦能醫療、交通、教育、農業、旅游等各行各業,催生“超乎想象”的新應用、新業態、新服務。
在“5G+遠程駕駛”互動展示區,記者看到體驗者坐在“車架”里操控一輛遠在溧陽的無人駕駛汽車轉彎、加減速、避讓行人車輛。“隨著5G加持,自動駕駛車輛間將實現自動溝通位置、速度、行駛方向等,還可利用路邊設施輔助感知交通信號燈等環境變化,精確調整行駛速度和路線。”國家ITS中心智能駕駛及智能交通產業研究院工作人員王瑞介紹。
“5G讓我們坐上未來時代的‘高鐵’。”阿里云副總裁楊名表示。
2019年被視為全球“5G元年”。截至8月,江蘇5G基站共計5423個。“計劃到年底,全省5G基站數達10800個,2020年底達55000個。”省通信管理局局長袁瑞青介紹,江蘇正在推進5G與4G技術共享和業務協同,初期重點在南京、蘇州、無錫三地開展網絡部署。
增強移動寬帶、海量機器連接、高可靠、低時延應用……5G的這些特質帶給人們超乎尋常的體驗。借助5G網絡,暢想中的遠程醫療更進了一步。省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曹曉建告訴記者,他曾在蘇州遙控南京手術室內的機器人,完成一臺椎體強化手術。“醫生通過5G網絡連線的手術機器人執行精準,完全感覺不到時延。”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戰略咨詢顧問魯維說,移動互聯網下半場,5G將成為產業的戰略機會點,超寬帶、低時延、廣連接將讓各行業在5G時代擁有改變和創新的無限可能。
制造業擁抱“智能+”
據報告統計,我省電子信息制造業產業收入達2.83萬億元。全省企業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水平連續五年保持全國第一,上云企業超過22萬家。
目前,產業互聯網正在為我省傳統產業轉型和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釋放新的活力,并在農業、制造業、文化、交通、旅游等領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上汽大通南京C2B工廠是一家整車制造型工廠,其特色在于用戶可以通過上汽大通的互聯平臺自由配置車型,進行個性化定制。今年7月,上汽大通南京工廠獲得第十三屆夏季達沃斯論壇公布的“燈塔工廠”稱號。“全球只有36家企業獲得這一稱號,其中2家企業來自江蘇。”上汽大通C2B項目組總工程師包懿告訴記者,可以預見,工業互聯網發展將推動江蘇打造智能制造高地。
羅博特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吳廷斌說,他們在一些工廠實現了整廠自動化系統,包括上下料系統、智能物流、倉儲等,可實現信息流、各類數據的自動采集,并進行控制。工廠里100多臺機器人進行各項工序的銜接,卻幾乎見不到人。“目前的數據采集后仍需人工優化,還不是最理想的。我們正在建立一套數據模型,平臺可實現采集、測算、優化全自動。”
當前,工業互聯網尚處在發展初期,平臺創新與競爭的大幕剛剛拉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胡堅波用8個字概括: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他認為,工業互聯網還需盡快補齊基礎技術短板。大企業應大力提升智能化水平;中小企業則需“補課”,實現信息化、數字化發展。
互聯網企業正在走向產業融合。蘇寧科技集團常務副總裁荊偉分析稱,消費互聯網聚焦在需求,產業互聯網聚焦在供給,蘇寧目前通過大數據,來界定消費升級背后有多少需求沒被滿足,然后跟品牌商、制造商共同去創造新的產品,再用消費互聯網向人群精準推送并驗證,最終將產品投入市場。
創新變革未來可期
信息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既為經濟發展帶來蓬勃生機,也暗藏了不可忽視的隱患和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說,互聯網帶著人類走過50年的歷程,已如缺鈣的老人,存在網絡安全、人機、機器難以互聯等先天缺陷。工業互聯網要求分秒不差,而互聯網則只能提供盡力而為的服務,這導致車聯網、醫療等確定性服務得不到有效保障。
“在醫療領域,5G應用主要集中在醫療診斷與指導類應用,監護與護理類應用、遠程操控類醫療應用還并不多見,融合上也相對落后。”參展的北京縉鋮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祈晗說,5G醫療應用技術驗證、可行性研究不足,缺乏統一的標準與評價體系,應用創新落地仍存在穩定性與安全性等隱患。祈晗建議,國家層面需要制定相關配套支撐政策,破除深度融合過程中的體制機制障礙,讓優質醫療資源普惠更多人。
江蘇省是工業和制造大省,“5G+工業互聯網”的探索實踐順應了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要求與方向。但工業互聯網平臺連接業務復雜,連接設備種類繁多,數據格式多樣,既面臨來自互聯網的外部威脅,又與工業內部安全隱患問題相互交織,安全風險嚴峻復雜。
楊名認為,一方面要敢于使用大數據、5G和云計算等新技術,幫助大型工業企業提升生產工藝流程,降本增效。另一方面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把行業以及行業生產要素進行重組,使得產業生產要素的流通更加高效。
“后互聯網時代如何發展?需要一場革命,來產生新的躍變。”鄔江興說,中國人要拿回網絡控制權、話語權,用中國方案影響世界,打造共管共治共享的信息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