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創新與智能,更加綠色富有競爭力。日前在此間舉行的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制博會”)上,透露出一些中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新風向”。
“有趣的東西很多,現在的裝備制造業也越來越高端了,很多展位的展示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沈陽小伙陳明說。
兩塊不規則的金屬,從任何方向拼合在一起都可以做到嚴絲合縫,肉眼很難看到分界線……在制博會現場北京精雕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神奇的展示讓參觀者點贊。據了解,這正是通過在機測量和智能修正技術達到的效果。
“我們有自主產權的CAM軟件和數控系統,這兩款軟件可以很好地融合,補足了在機測量技術在應用過程中的短板,”北京精雕集團西安研發中心相關負責人王晨說,“使用了精雕在機測量技術后,猶如給設備安上了‘眼睛和智腦’,能有效監測各個工步的切削余量。”
今年以來,更多裝備制造企業選擇走創新之路,致力研發“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產品,保持自己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的優勢。
北方重工富勒公司研發的FULLER C900圓錐破碎機,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破碎機技術和制造手段,利用高懸掛點產生的大破碎沖程與更高的轉速相結合,使圓錐破碎機的額定功率、破碎力和通過能力大大提高。據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款產品是目前國內最大規格的定軸式多缸液壓圓錐破碎機,在世界上也是領先的。
除了從“新”從“優”,一些企業還在環保上做出新的探索。“現在的加油站采用的是地埋式儲油罐,對水質的污染不可忽視。我們研發的阻隔防爆撬裝式加油裝置,集地面防火防爆儲油罐、油氣回收裝置和加油機、自動滅火器于一體,既節能又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遼寧易通石化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鄒彬彬說。
在采訪中,一些企業也坦言,其發展仍受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困擾,尤其是前期研發成本高,利潤回收周期長等因素也影響著企業的發展。
在國務院國資委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制造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周永亮看來,先進制造業企業需要建立持續有效的金融供給體系。“一方面要注重產品的市場化程度和前景,另一方面要建立良性有效的商業模式。”周永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