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新材料是指新近發展或正在發展的具有優異性能的結構材料和有特殊性質的功能材料。結構材料主要是利用它們的強度、韌性、硬度、彈性等機械性能。如新型陶瓷材料,非晶態合金等。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其所具有的電、光、聲、磁、熱等功能和物理效應。近幾年,世界上研究、發展的新材料主要有新金屬材料,精細陶瓷和光纖等。
新材料的類型
按材料的性質分,新材料可分為結構新材料(以軟科學性能為主要性能的材料)和功能新材料(以物理性能為主要性能的材料)兩大類。按基本組成分,新材料主要可分為新型金屬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和先進復合材料四大類。根據用途分,新材料又可分為能源新材料、信息新材料、磁性新材料、航航天新材料、生物醫用新材料、化工新材料、超硬難熔材料、保溫材料、納米料、高溫超導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有色金屬合金材料、新型照明材料、新型生態材料等等。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政策助力新材料行業發展
我國高度重視新材料產業發展,目前通過綱領性文件、指導性文件、規劃發展目標與任務等構筑起新材料發展政策金字塔,予以全產業鏈、全方位的指導。其中綱領文件主要為《中國制造2025》,指導性文件包括《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發展任務與目標相關文件包括《“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有色金屬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稀土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
新材料產業規模不斷擴增
新材料作為國民經濟先導產業和高端制造及國防工業的重要保障,未來將成為各國戰略競爭的焦點。當前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下,全球新材料產業格局發生重大調整。新材料與信息、能源、生物等高技術加速融合,互聯網+、材料基因組計劃、增材制造等新技術新模式蓬勃興起,新材料創新步伐持續加快,國際競爭日趨激烈。
近年來,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十分迅速,據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新材料產業產值近4萬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新材料產業三大產業集群
目前,我國新材料產業逐漸形成集群式發展模式,形成以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為重點,東北、中西部特色突出的產業集群分布。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作為目前國內三大綜合性新材料產業聚集區,企業分布密集,高校及科研院所眾多,并擁有資金、市場等優勢,新材料產業的高端要素向這些區域聚集。
新材料產業發展前景
隨著科技的發展,新材料的應用領域與日俱增,除了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等高技術領域,還可用在文體用品、紡織機械、醫療器械、生物工程、建筑材料、化工機械、運輸車輛等方面。可以預計,隨著新能源等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新材料需求將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發展,到2025年其產值將突破10萬億元,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隨著新材料產業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我國新材料產業將向結構功能復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與器件集成化,制備和使用過程綠色化方向發展。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