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國家統計局10月31日公布數據顯示,10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3%,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
“10月高頻數據漲少跌多,生產狀況整體偏弱。10月以來,重點企業粗鋼產量保持平穩,鐵精粉產量有所下降,降到40萬噸/日以內。高爐開工率回落,降到63.5%左右,而上個月在66%以上,表明工業生產有所減弱。”交通銀行高級分析師劉學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交通銀行研報顯示,制造業pmi下滑趨勢早已有苗頭。9月在手訂單和出口訂單指數回升,中美貿易談判取得階段性進展,對制造業景氣度帶來積極作用。全球經濟放緩壓力加大,國內外需求仍然疲弱,特別是高頻數據顯示生產和需求走弱,導致制造業pmi難以繼續上升。
從13個分項指數來看,同上月相比,積壓訂單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上升,指數升幅分別為0.2和0.3個百分點;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產成品庫存指數、采購量指數、進口指數、購進價格指數、出廠價格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和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下降,指數降幅在0.2至1.9個百分點之間。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指出,10月份,制造業pmi的生產保持擴張,市場需求有所回落;外貿市場低位運行,價格指數有所回落;轉型升級持續推進;企業信心相對穩定。
一個好消息是,以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業保持加速擴張態勢,新動能加快成長,這也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新的曙光。
供需放緩
10月pmi,創下今年二季度以來最低水平。在市場人士看來,10月份pmi在榮枯線以下重新回落,表明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分項來看,制造業生產指數為50.8%,環比回落1.5個百分點,持續位于擴張區間。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3個行業的生產指數位于擴張區間,表明制造業多數行業生產有所增長。
不過,長江宏觀首席分析師趙偉表示,1.5個百分點是2009年起同期最大跌幅,生產端景氣明顯下挫。
從工業方面來看,南華工業品指數有所回落,月末降到2200多點,比上個月下降了近60點,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全國煤炭價格指數整體小幅下降到155點,各分項價格中,除了與發電相關的褐煤價格上升以外,動力煤、精煤、噴吹煤、無煙煤等價格指數全都下降。六大發電集團日均耗煤量基本保持平穩,日均耗煤量略高于60萬噸/日,同比漲幅擴大,是為數不多保持較好的指標。近期柯橋紡織價格指數和中國棉紡織行業景氣指數基本平穩,低于兩個月前。從10月高頻數據來看,整體工業生產和需求偏弱。
從需求看,10月pmi新訂單下滑0.9個百分點至49.6%,為2月以來最低水平。其中,新出口訂單下滑1.2個百分點至47%,新一批商品征稅落地影響逐步顯現。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為50.4%和48.0%,分別比上月下降1.8和1.9個百分點,其中石油、鋼鐵、有色等行業相關價格指數相對較低。 進口訂單也在回落,內需尚未出現明顯改善跡象。
經濟供需兩端的動能都較弱,在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看來,10月pmi統計的時間范圍是9月26日到10月25日,國慶節前停工和放假,對10月制造業pmi有負面拖累,季調不足以消除這種影響;同時,目前主要靠基建穩增長,但基建投資反彈力度不大,終端需求和企業預期均較弱,影響制造業企業生產意愿。
新動能增長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份,以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業保持加速擴張態勢,裝備制造業pmi為50.3%,較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pmi為51.4%,較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其中的計算機通信電子等行業發展迅速,已成為新的增長點。制造業內部結構繼續優化,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持續顯現。
這也使得企業信心相對穩定,數據顯示,制造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4.2%,雖環比回落0.2個百分點,但仍高于三季度均值。
在李奇霖看來,綜合新訂單、采購、生產、庫存和價格等指標看,經濟目前仍處在典型的主動去庫存階段。對四季度經濟不宜過度悲觀,外部貿易環境有所緩和,房地產投資短期有韌性,制造業投資增速接近底部位置,gdp增速下滑到6.0%后基建穩增長的力度也在加碼。
在市場人士看來,必須著力加強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切實防止經濟下行慣性不斷加大的趨勢持續發展。